變動,與變動中的人。

  • 我們生來是流浪者,跟隨著貪戀的事物轉,在那些事物瓦解消失之時,茫然若失,不知接下來該流浪到哪兒去。 (p.20)
  • 所謂錯過,並不是什麼「如果那時再努力一點」,或「要是做了另一個決定」就好的事。從來就不是。那是兩個星系不同的軌道與規則。 (p.69)
  • 有時我想著這世間的許多事,它給我光也給我暗,給了我暗又給下一秒更黑的暗。各種層次的暗,沉重的,稀薄的,夜巷深處空氣停止了對流的暗,晴朗澄明天空裡飄忽又確鑿的暗。(p.75)
  • 有時我想,我們或許也活在某種幻覺之中。受了某些不明的驅策、模糊的召喚,而朝向未來奔去,像一株誤讀了土壤信息的葡萄樹,長成了特定的模樣。有時我們迷惑於一路走來的路途,從過去攀生而來的藤蔓樹林,在我們頭頂形成遮蔽,彷彿莽林。

    有時必須放火燒去來時的路徑。(p.80-81)
  • 我不相信世界是平的,覺得它對每個從不同角度觀看它的人而言都是相異的;覺得世界滿是抽屜和口袋,藏著一時一地人的玄機。(p.125)
  • 不是為了苛責享樂的人們,但他們知道嗎,享樂其實是件狹窄的事。對於這件狹窄的事,也許一整個世界,都不夠大。(p.169)
  • 我們不往往是,在某件事之前,一敗塗地地敗了下來,然後才發現,故事還沒有結束。原來所謂的勝負,不過是另一個更大敘述的序曲。(p.208)
  • 其實,一直都是變化著的,沒有一分鐘停止過,無論是否被看見,被理解。(p.210)

好像從第一篇開始,我就覺得作者的視角、觀照事物的頻率和我好相似。她對於異國旅遊╱留學、城市生活、自我體察等等的看法我都能理解,甚至作為讀者的我,也覺得被她理解了。不知道該怎麼用言語明確說明這種奇異的共鳴。(說共鳴也不對,因為只是小讀者我單方面的和她的文字互動,或者應該說,處在相類似的波動區塊裡。)

我不知道和我們的學術背景有沒有關係。張惠菁留英、學的是歷史,而我也是;另一個更大的共通點是,我們都選擇了離開學術研究之路、放棄成為一個歷史學家的夢想。不知道張惠菁當初如何做下這決定、決定之後又如何找尋新方向,但我自己在「過於勇敢」的中斷學術之路之後,經歷了一段無比矛盾又掙扎的調適期。我現在回頭望,知道自己是真的沒有後悔,但是,那確實是我生涯路上的一大轉彎,某些情懷與價值就此斷裂、死掉,然後新生出一些我從沒想過擁有的想法。

從這本散文集的第一頁到最後一頁,我一直感覺我被理解與撫慰,直到後記,她寫著「這本書獻給所有經歷過生命中意想不到變動的人」。啊,原來是這樣。誠心的想說聲,謝謝。



***
以上是一篇舊文章,是我初次讀張惠菁《給冥王星》時寫的感想,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存在草稿沒有公開;因為收到了asido揪甘心的禮物,才想到該把這篇文章挖出來曬。經過了一段時間,也許某些細微的感受已經改變,不過,我一直記得我第一次打開這本書的時候的悸動:)。

留言

  1. 阿喜多的禮物真的很貼心~能找到這樣可以"理解與撫慰"你的書真的很棒! :)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我要去找個書套把禮物包起來,書皮弄髒了我會傷心:p

    回覆刪除
  3. 謝謝小堅的鼓勵>//<
    得要歸功【每天都在練習】和我的靈機一動 嘿嘿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