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田修一對台灣滿溢的愛

《路》這本書可以看見吉田修一對台灣滿滿的愛意,真的滿~出~來~。

許多觀察與描寫真的都非常微小,能夠那麼細膩的書寫台灣,可見他對台灣用情之深,若不是那麼深愛這片異國,他怎能看得那麼絲絲入扣?因為寫得太鮮活,讓人以為不是在看小說,而像是在看影像作品。根本就可以直接影像化了啊。

書中對於台灣城鄉風土景觀、民族性、生活習慣似乎都有所著墨與理解(甚而認同),有許多片段會令台灣人會心一笑,像是這段:
「對了,台灣新幹線預定什麼時候通車?」
「說是說今年十月。」
「那就表示是明年了。」
「每個台灣人都這麼說。」
噗,台灣人會不會覺得這段對話中的台式思維很入裡XD。

不過,這份愛意似乎太滿了,我在看前三分之一時備感驚喜,但過了二分之一,不禁覺得枝枝節節的人事物寫的好多,似乎有點脫沓。但我猜想吉田大概是一段也不覺得多餘,這大概就是愛吧。

某些讀後感認為四組人物似乎不是每一組都很必要,就有評論覺得威志/美青這條線完全刪除好像也不影響故事發展,甚至也有人覺得灣生阿公勝一郎的故事純屬吉田的《海角七號》浪漫情結,但我想想,如果刪除了任何一組,大概就沒辦法切合「路」這個主題了。在我理解,「路」本來就該是層層疊疊的。我倒不覺得四組人物有必要刪除哪一組,問題還是出在那種枝枝節節的寫法吧。不過話說回來,這本書根本就是吉田寫給台灣的情書啊,情書寫的太長,對我們台灣人而言,應該也不是很大的問題吧(笑)。


我最喜歡春香和人豪的段落,一日台北的相遇,那種寫法和悸動,真像電影Before Sunrise,感覺很美。一日台北改變了兩個人的人生,他們都努力追尋過、也努力的在各自的人生當中勇敢成長與轉變;九年後重新找到彼此之後的一時沉默,與終於打破沉默之後,如此的理解與無奈:
也許,就算懷著同樣的感情,時機錯過了就沒有意義。我找不到他,而他也找不到我。春香多麼希望在淡水街頭哭著找他公寓的自己此刻就在這裡。如果人豪要找的我在這裡,而我要找的他也來到這裡,該有多好。可是,在這裡的,終究只是我找不到的他,與她找不到的我。
好深刻的惆悵啊。

但是真正讓我落淚的片段,卻是勝太郎在機場與彼時的台灣同學中野赳夫重逢,兩個老人歷經六十年再度聚首的那一幕。就算勝太郎這段故事靈感脫胎自海角七號,但由我阿公和我們說過的童年記憶裡,也有類似的情懷,這種情懷是真實存在於這片土地上的事情。


「假噴尼斯,來克斯,林森北路!」小黃司機這樣對安西說。
「耶斯,假噴尼斯,來克斯,揚嘎啊嚕(young girl)!」
我妹是個吉田粉絲,吉田修一十月初來台北辦簽書會的時候她也去了,輪到她的時候,她原本很興奮的想要跟他說,「吉田桑!我就是在你書裡寫的林森北路上班唷!」

不過轉念之間她就把話縮回去了XDDD:試想像我妹這樣的揚嘎啊嚕用日文跟一個日本人說「我在林森北路工作!」會引來什麼樣的想像呢?(這句話就算跟台灣人講,也是有可能造成誤會啊噗哈哈哈哈哈。)

我妹在林森北路從事的工作是出版社編輯。如果她順便說自己是編輯,不知道吉田桑會不會反而有親切感(會嗎XD)。

留言